湖北恩施鹤峰县躲避峡近日突发山洪,发生多人死亡事故。
躲避峡是什么景点?为何没有避险场所和设施?在网上搜索“躲避峡”,发现这个4年前因“悬浮船”而走红网络的原生态峡谷,被网友称为中国的“仙本那”,吸引众多游客前去游玩拍照。可再仔细查看会发现,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“野景点”。当地文化和旅游局此前已在躲避峡设置警示标和警示牌,并多次发布公告,明确告知游客该区域尚未开发,禁止进入。然而,这些警示并没能阻止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,提供旅游服务的船家和“野导游”也屡禁不止。
近年来,有些人在旅游中寻求刺激和冒险,常常脱离景区管理,寻求不受安全约束的“野游”。而“野游”带来的事故也屡见报端,轻则被困受伤,重则丢了性命。有时,受损的不仅是自己,还会对当地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损坏。
笔者去内蒙古旅游时,也曾有过“被野游”的经历。当地司机兼导游,带我们去了一些常规旅行团不会涉足的地点。有些路段风景极佳,但是路上没有人烟、甚至没有丝毫通讯信号,无法使用导航,一切全凭司机的记忆行驶。司机也说:“如果在没信号的路段出事,只能凭运气等待路过车辆救援。”这不禁让笔者反思,为何在明知有风险的情况下,游客和一些旅游从业者还会“一往直前”。我想,这里面不仅有新鲜感的刺激、侥幸心理的作祟,还有利益的驱动。外地游客往往对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缺乏基本了解,也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,抱着“来都来了,不看一眼可惜”和“这地方从来没有出过事”的心理,对“野景点”蠢蠢欲动。诸多原因,使人们对警告和风险视而不见。
面对风险,旅游者自身不仅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,当地管理者也应及时建立好安全应急体系。对于未开发的景区来说,禁止游客踏入是必须的,但既然已经成了“网红”景点,也吸引了不少人踏足,当地就应该从保障民众安全的角度,建立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制度,强化封闭管理措施,加强执法力度,对于在未开发景区内提供旅游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加大惩处力度。既要杜绝非开发景区走“野路子”,也不能消极等待正规景区建好后才着手建立安全应急体系。对于游客来说,更要多些安全意识,毕竟,出门在外,安心才能玩得开心。

- 第21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2019年9月4日,第21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,会上黄鹄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多款产品引发了观众、专家和客户的...
- 滴滴自制脱口秀:柳青遭遇连番吐槽“暴击”中新网9月4日电 4日,由打车引起的吐槽节目《七嘴八舌吐滴滴》在腾讯视频首播,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和滴滴员工、滴滴司机一起献...
- 人造肉不是肉,好吃吗?徐骏作(新华社发) 中华传统美食源远流长,素鸡、素鹅等素食是不少人的至爱,与这些历史悠久的素食相比,它们的晚辈...
- 养老机构床位数7年里,从7.4万增加到12.6万张昨日,北京市政府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——社会民生专场发布会。会上,市委社会工委委员、市民政...
- 我国1~14岁儿童死因排序中,道路交通伤害排在第二我国1~14岁儿童死因排序中,道路交通伤害排在第二。我国每年有2 2万名0~17岁未成年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、致伤。也就是说...
- 第21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
2019-09-06 08:31:52
- 滴滴自制脱口秀:柳青遭遇连番吐槽“暴击”
2019-09-06 08:28:44
- 人造肉不是肉,好吃吗?
2019-09-06 08:26:03
- 养老机构床位数7年里,从7.4万增加到12.6万张
2019-09-06 08:23:17
- 我国1~14岁儿童死因排序中,道路交通伤害排在第二
2019-09-06 08:12:16